相关资讯

结节不散, 是体内太“寒”, 这4步走对, 阻断结节复发的路

发布日期:2025-08-05 21:10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上周接诊了一位42岁女性患者,甲状腺右叶发现一个2.8×1.6厘米的囊实性结节,质地坚韧,B超显示边界不清楚。

患者说自己是去年冬天发现的结节,半年来,喉咙里总感觉有痰堵着,胸闷,喜欢叹气。

我在搭脉时发现患者手腕非常凉,了解到日常月经周期紊乱且颜色暗紫。舌象淡胖,边有齿痕,舌苔白滑,脉象沉弦涩。这是典型的寒证。
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阳化气,阴成形”。阳气不足,阴气过剩时,体内的寒痰湿形成了实质,越聚越多,越来越硬,粘附在不同的部位,会在体内形成多个结节。

但不管你体内的结节是一个、三个还是十几个,我的调理都会分四步进行:

第一步,温脾阳。用党参、炒白术、茯苓、干姜等健脾益气,恢复中焦运化功能,让痰湿没有来源。《金匮要略》说: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”,脾阳恢复,痰湿自然会化解。

第二步,疏肝郁。用柴胡、香附、青皮疏肝理气,再配川芎、当归活血通络。肝气通畅,气机通畅,痰瘀就没有依附的地方。

第三步,补肾阳。用肉桂、巴戟天、淫羊藿温补肾阳,再加山茱萸、枸杞子滋补肾阴,阴中求阳,让阳气有来源。

第四步,散结节。用浙贝母、牡蛎、玄参软坚散结,丹参、桃仁、红花活血化瘀,夏枯草、天南星化痰散结。针对已经形成的痰瘀互结病灶,多靶点协同治疗。

上文提到的患者,我给她开的方子是:

鹿角胶、桂枝、白芥子、炮姜、当归、赤芍、丹参、生牡蛎、浙贝母、三棱、莪术、生黄芪。

这个方剂中,炮姜、白芥子和黄芪温运脾阳,减少痰湿生成;当归、赤芍和丹参疏通肝气、活血化瘀;鹿角胶和桂枝温补肾阳;浙贝母、生牡蛎、三棱和莪术则直接针对结节进行软坚散结和活血化瘀。

这种多靶点的治疗方式,能够全面改善患者的症状,促进结节的缩小和身体的恢复。

最后提醒大家,如涉及用药,由于个人体质不同,一定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论治。